香港民風大典
Advertisement

模板:Expand

檔案:Hkecon.png

本條目為香港經濟系列之一
就業
農業 - 漁業 - 礦業
能源 - 工業
商業 - 旅遊業
證券及期貨交易
恒生指數
貨幣 - 外匯基金
金融管理
港口 - 貿易
CEPA
自由行
消費物價
其他香港系列
文化 - 地理
歷史 - 政治 - 教育
香港主題首頁

香港的經濟是一個高度依賴國際貿易自由市場經濟系統;因為香港缺乏自然資源,食品及原料均需從外輸入。事實上,入口及出口(包括轉口)都超過國內生產總值。即使在1997年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前,香港的貿易和投資都與中國大陸有密切關係,中國大陸長期是香港最大貿易夥伴

香港的(實得/ppp)人均生產總值超越西歐的四個主要經濟體系,是全球第十一大經濟貿易體系,亦是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二大銀行中心。而香港股票市場總值在2006年超越紐約,世界排名由連續多年的第三升為第二,僅次倫敦。香港亦為亞洲區內首個提供納斯達克股份買賣的地方,2000年5月有七支主要美國納斯達克股份在香港掛牌及買賣。在1989年1997年間,國內生產總值的平均增幅有5%。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令香港這個依賴貿易的地方受沉重打擊,國內生產總值下降5%。現時的全球經濟不景對香港的出口有很大影響。

根據聯合國發展經濟學研究世界學院的報告,香港是全球人均最富有的國家或地區,平均每人擁有202,189美元。[1]

政府一直堅持維持低稅率的政策,以鼓勵貿易和生產。利得稅稅率為17.5%,而薪俸稅稅率則為16%,二零零八至零九年度將削減薪俸稅標準稅率至15%,公司利得稅,會在二零零八至零九年度首先削減一個百分點至16.5%,與其他國家的稅率相比,香港稅項相對上比較優惠。此外,香港憑著「一個沒有貿易障礙的免稅港、政府在經濟方面干預很少、極低通脹、資金流動及對外投資障礙極少、金融與銀行業限制極少、薪酬與價格干預很少、產權觀念牢固、維持低程度的規管以及非常規市場活動很少」等的特點,積極不干預自由市場,因而連續第12年被美國傳統基金會經濟自由度指數獲評為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系(2006年1月9日) ,另外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以來替香港改變貪污成風的氣象成為廉潔之都,為公平貿易提供一個良好的空間,成功吸引大量外資投入本港。而且高效率的物流服務包括擁有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與最大貨櫃吞吐量及優秀的國際機場都對香港的未來作出貢獻。現時香港國際機場(赤鱲角)自2001年起連續五年獲榮為全球最佳機場

近年由於中國大陸的經濟開放,自1990年代香港的傳統工業致力進行經濟轉型,尤其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不少製造業都將工序移到中國內地,因此很多工人因此而失業或轉向服務業,2003年統計香港是全球第十大服務出口地, 加上完善的司法制度和新聞自由,香港成為超過3200家國際企業選擇在香港設立亞洲區總部或辦事處,主要從事的業務包括批發零售、進出口貿易、其他商用服務(例如會計、廣告、法律等行業)、銀行和金融、製造業、運輸及相關服務。


香港的經濟問題[]

  • 結構性失業
  • 人口老化
  • 經濟轉型

會計年度[]

  • 4月1日 - 3月31日

國內生產總值[]

GDP

  • 購買力平價 - $2345億(2004年)


GDP實際增長率

  • 7.9% (2004年)

人均GDP:

  • 購買力平價 - $34200 (2004年)

各部門GDP:(2004年)

  • 農業: 0.1%
  • 工業: 11.3%
  • 服務業: 88.6%

其他經濟指標[]

投資(固定資產):

  • GDP的22.7%(2004年)

通貨膨脹率:(消費價格)

  • -0.3%(2004年)

經常帳戶餘額:

  • $148.5億(2004年)

外匯與黃金儲備:

  • $1236億(2004年12月31日)

外債:

  • $4176億(2003年6月30日)

勞動力[]

勞動力:

  • 354萬(2004年10月)

各行業的勞動力:(2004年)

  • 製造業:7.5%
  • 建築業:2.9%
  • 批發零售、餐飲、飯店:43.7%
  • 金融、保險、房地產:19.2%
  • 交通和通信:7.9%
  • 社團和社會服務:18.5%

以上數據不包括公共部門

失業率:

  • 6.7%(2004年)

財政[]

預算:

  • 稅收:$266億
  • 支出:$317億,包括資產支出的$59億(2004年)

公債:

  • 占GDP2.1%(2004年)

部門經濟[]

農產品:

  • 新鮮蔬菜、家禽、豬肉

行業:

  • 紡織品、服裝、旅遊業、銀行業、海運、電子行業、塑料、玩具、鐘錶

工業生產增長率:

  • 1% (2004年)

香港農產品由於地方有限,主要依賴內地進口,但亦有少量香港本地農作。

能源[]

電力[]

現時香港有2間政府發牌的電力公司,分別為中華電力(中電)和香港電燈(港燈)。 近年,由於港燈連番加價,有建議「兩電聯網」措施,而另外有一間香港公司名為中港電力則希望能與中國內地組成跨境電力聯網加入競爭行列。

產電量:

  • 355.1億kWh (2003年)

電力消耗:

  • 384.5億kWh (2003年)

電力輸出:

  • 30億kWh (2003年)

電力輸入:

  • 104億kWh (2003年)

石油、天然氣[]

香港不生產石油天然氣,完全依賴進口,所以對國際油價非常敏感。

石油消耗:

  • 257,000 bbl/天 (2001年)

天然氣消耗:

  • 68,090萬立方米 (2001年)

天然氣輸入:

  • 68,090萬立方米 (2001年)

進出口貿易[]

出口:

  • $2681億 f.o.b., 包括再出口 (2004年)

日用品出口:

  • 電子儀器設備、紡織品、服裝、鞋類、鐘錶、玩具、塑料、寶石

主要出口地區:

  • 中國大陸 42.6%, 美國 18.7%, 日本 5.4% (2003年)

進口:

  • $2759億 (2004年)

日用品進口:

  • 電子儀器設備、紡織品、食品、運輸設備原料、半成品、石油、塑料;其中大份額再出口

主要進口地區:

  • 中國大陸 43.5%, 日本 11.9%, 台灣 6.9%, 美國 5.5%, 新加坡 5%, 大韓民國 4.8% (2003年)

香港是全球輸出成衣、鐘錶、玩具、遊戲、電子和某些輕工業產品的主要地區。

貨幣[]

貨幣是港元,代碼為HKD。

香港硬幣目前流通的有1、2、5毫和 1、2、5、10 元.香港目前流通的各種硬幣是1993年開始發行的,各面值硬幣正面均鑄有紫荊花圖案(過去是英國各朝代的君主肖像),以及中文「香港」和英文「HONGKONG」字樣,背面是面值和年號。金屬成份和邊緣:1毫為鋼芯鍍黃銅,平邊;2毫為鎳黃銅,曲形凸邊;5毫為鋼芯鍍黃銅,絲齒;1元為鋼芯鍍鎳,絲齒;2元為鋼鎳合金,曲形凸邊;5元為鋼鎳合金,絲齒凸邊和文字;10元為銅鎳合金或鎳黃銅,間斷絲齒。

為紀念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成立,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行了一套回歸流通紀念硬幣,面值有1、2、5毫和1、2、5、10元,正面圖案與現行流通的硬幣完全一樣,均為紫荊花圖案及中、英文「香港」字樣,背面有7種不同的圖案。10元鑄有橋樑圖案,象徵銜接、主權移交及順利過渡;5元鑄有5只蝙蝠圍繞中央圓形「壽」字,寓意壽富康寧;2元鑄有和合二聖圖案,一持荷花,一捧圓盒,取和諧好合之意;1元鑄有麒麟圖案,為傳說中的瑞獸;5毫鑄有圖案(1997年為牛年),象徵春耕時節,生意盎然;2毫鑄有兩隻尾部互相纏繞的蝴蝶風箏圖案,象徵歡樂和美好姻緣;1毫是鑄有中國傳統的帆船圖案,寓意一帆風順。

匯率:

  • 美元: 7.779 (2004年), 7.7868 (2003年), 7.7989 (2002年), 7.7988 (2001年), 7.7912 (2000年), 7.7575 (1999年)

1983年起,香港一直實行聯繫匯率制度,每7.8港元兌1美元,可在7.75-7.85的範圍內自由浮動。

參考[]

模板:Wikinews

模板:亚洲题目 模板:WTO 模板:APEC fr:Économie de Hong Kong he:כלכלת הונג קונג ja:香港の経済 pt:Economia de Hong Kong ru:Экономика Гонконга

Smallwikipedialogo.png 這頁使用維基百科的內容。原文章在香港經濟。作者列表可見它的變更歷史。維基百科的內容和香港民風大典一樣以GNU 自由文檔許可證發佈。歡迎把這文章修改成和在維基百科原內容完全不同的內容。當修改達一定大幅程度後可以移走這模板。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