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風大典
Advertisement
檔案:Gin Drinkers Line.png

醉酒灣防線簡圖

醉酒灣防線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保衛戰內,英軍為防止日軍進入九龍半島香港島而於新界南部的大型防禦工事。英軍曾自誇這條防線為「東方馬奇諾防線」,可以堅守至少半年的時間,然而日軍僅用了不到2日的時間便將防線瓦解,加速了香港的陷落。

地理位置[]

醉酒灣防線的起點為新界葵涌一帶的醉酒灣(已被填海,即現在葵芳一帶),經過金山城門水塘畢架山獅子山大老山,直至西貢牛尾海,全長約18公里。其中位於畢架山至沙田坳的一段,以及城門水塘一帶的城門碉堡,均成為當時守衛九龍半島的主要要點,而城門碉堡亦成為當時防線的總指揮部。防線建基於九龍半島北部多個山峰的天然屏障,是為防範敵軍從新界地區南進的主要防守據點,戰略價值相當大。

建築[]

醉酒灣防線於1936年開始興建,至1938年基本上完成。防線建有多個防禦工事,包括地堡機槍陣地及戰壕等等。而防線的總指揮部是位於城門水塘以南孖指徑山的城門碉堡,設有多個鋼筋混凝土築成的機槍座及小口徑砲砲座,及一座口徑240毫米的重炮。碉堡亦設有交通壕,入口處的混凝土厚1.5。由於駐守的士兵以英軍為主,因此各個交通壕的名稱全以倫敦的街道命名。

戰事經過[]

1941年12月8日早上,日軍戰機轟炸啟德機場,使英軍失去制空權,並掀起了香港保衛戰的序幕。同日正午,日軍陸上先遣隊跨越深圳河攻入新界地區。由於新界北部無險可守,該處的守軍隨即按原定計劃撤退至醉酒灣防線,並在撤退之時破壞道路及橋樑,以增加日軍南下時的困難。黃昏時份,日軍已進佔大埔一帶。

當時醉酒灣防線兵力相當不足,只有3營步兵駐防:英軍的皇家蘇格蘭步兵團第二營負責防守西段,印軍的旁遮普營及拉吉普營則防守中段及東段。12月9日上午,日軍開進大帽山一帶,其中的第228聯隊的偵察兵發現城門水塘南方的「二二五高地」(城門碉堡所處位置)防守薄弱,加上高地可俯瞰醉酒灣防線西段的全部陣地,於是日軍先遣隊指揮官若林東一中尉決定進行偷襲。

同日晚上9時,若林東一藉著英軍戒備上的疏忽,率領數十名精銳步兵向「二二五高地」進攻。其工兵成功破壞兩處屋頂形的鐵絲網,並炸毀了英軍的射擊工事,而日軍第一線的三十八師團部隊亦作出配合,提前對陣地展開攻擊。當天晚上,日軍第228團向PB401突擊,最先發現日軍的是駐守PB401的哨兵Laird下士,並即時用維克斯機槍反抗。A連長Jones上尉隨即派出Rodd中士帶7名普通兵沿管道作出增援,被日軍於管道中氣口投彈打敗。日軍攀上孖指徑直撲位於西部的城門棱堡內A連總部作猛烈攻擊,結果A連連長Jones及第8排長Thomas中尉等被擄,反抗時Thomas中尉被日軍在爆破碉堡時弄至雙目失明,可是Rodd中士逃亡時並無回A連總部而直接去拉吉普營D連免被捉拿。防守棱堡的蘇格蘭營A連被迫退至金山一帶與D連會合。到12月10日早上7時,日軍最後順利佔領了該高地,並俘虜27名英軍。這場戰事使醉酒灣防線打開了第一個小缺口。而這個情況出乎日軍意料之外,因為日軍高層亦認為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才能突破防線,並正從中國大陸調來更多的兵力應付。他們亦認為過早的突襲會使隨後的其他部隊及砲兵配合不上,但最後他們也同意可以乘機發動總攻擊。

12月10日中午開始,日軍開始了向醉酒灣防線兩翼的攻勢。12月11日上午,日軍已佔領金山陣地,東面亦進至大老山。防守軍指揮官莫德庇少將知道醉酒灣防線已難再防守,於12時半決定把留駐新界及九龍的部隊撤回香港島以保持實力,醉酒灣防線正式宣告全線崩潰。防守防線西段的剩餘部隊於當日晚上8時開始自九龍撤回香港島,並順道破壞九龍的重要設施。而防守防線東段的拉吉普營則奉命拖延日軍攻勢,至12月13日早上才由魔鬼山鯉魚門退回香港島。這亦意味著防守軍正式放棄九龍半島。

陷落原因[]

醉酒灣防線原本設計可以堅守半年以上,但最後僅2日時間便宣告陷落,當中主要有3個原因:

  1. 駐軍不足:雖然防線的硬件配套良好,但是缺乏足夠的士兵使防線的功效未能發揮,成為了防線的致命傷。以城門碉堡為例,本來設計可容納超過120名士兵防守,但是碉堡被攻破當晚只駐有30人。
  2. 輕敵:當時駐守城門碉堡的英軍,以為日軍不習慣夜戰,所以放鬆了戒備,令日軍有機可乘。加上英軍自以為防線相當完善,也成為了防線陷落的原因。
  3. 士兵缺乏訓練:當時負責香港駐防的士兵主要來自印度、加拿大和蘇格蘭。他們大多都是新兵,缺乏訓練和經驗,導致他們在面對敵人時不知所措。

現況[]

醉酒灣防線的大部份遺跡經已不存在,現時只剩下城門碉堡的部份建築,以及位於獅子山、大老山及牛尾海一帶的機槍堡和防衛陣地。

參見[]

  • 香港保衛戰
  • 太平洋戰爭
  • 抗日戰爭 (中國)
  • 馬奇諾防線

外部連接[]

de:Gin Drinkers Line

Smallwikipedialogo.png 這頁使用維基百科的內容。原文章在醉酒灣防線。作者列表可見它的變更歷史。維基百科的內容和香港民風大典一樣以GNU 自由文檔許可證發佈。歡迎把這文章修改成和在維基百科原內容完全不同的內容。當修改達一定大幅程度後可以移走這模板。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