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風大典
香港民風大典
Advertisement

港式麵包香港麵包,指香港款式的麵包。在2010s年代,港式麵包一詞已獲香港傳媒廣泛使用,指稱有別於法式麵包、德國麵包、英國麵包、日式麵包等等而在香港非常普及甚至成為經典傳統的麵包。[1][2][3][4][5]而2011年出版的書籍《港麵包.港味道》則香港麵包和港式麵包這兩個詞語皆有使用。就像法德英日,香港也有吃麵包的傳統,經年累月下來,香港麵包有多種傳統款式,是香港人常吃的香港料理

歷史[]

二戰後,麵包傳入香港。當時香港的麵包分為英式、廣州式、外省式。外省式來自三大地區:上海法租界;山東青島,即是德國租界;遼寧哈爾賓,則受俄羅斯文化深入影響。1970s年代,日式麵包開始進入香港,並且許多酒店開設餅店提供歐洲式麵包。日式麵包一大特色是有餡料。當時在本地甚為普及的山東派麵包(如香港小法包、提子包)與廣東派麵包(如菠蘿包、雞尾包)開始吸收彼此的特色,消弭分別,並仿效日式麵包有餡料的做法而加入香港本土口味的餡料,變成港式傳統麵包。[6][7][8][9][10]

八九十年代開始,港式麵包吸收法國麵包以麥香和麵粉香作取勝之處,揉合日本麵包講求細膩和層次、鬆軟的特質,加上本土特色,出現了不少新的港式麵包,外形像歐陸麵包,內裡卻是柔軟包心,還添加了港人愛吃的配料,例如果仁和穀物、罐裝材料、果子口味等。[6]

有售店舖[]

港式麵包除了港式麵包舖有賣,茶餐廳也設有麵包櫃售賣菠蘿包和雞尾包等傳統港式麵包,而連鎖麵包西餅專門店例如美心、超群和聖安娜等等自然也有售賣港式麵包。因為麵包和西餅都是用焗爐製作的,所以麵包多與西餅一併出售。另外,叉燒餐包則是作為點心在香港茶樓有售。

傳統特色[]

傳統港式麵包絕大多數款式都軟棉棉,看上去不大堅挺,一壓即扁。[6]甜包黃色;鹹包白色。[8][9]傳統港式麵包多數款式有具本土飲食特色的餡料,往往「墜手」、「抵食」。[11]

飲食文化[]

香港人為趕時間上班或上學,往往會買港式麵包在途中邊走邊吃,或在排隊等候公共交通工具時吃,或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吃。港式麵包也是香港人下午茶的選擇之一。也有港人為了省錢省時間,午膳時間以港式麵包做午餐。

傳統款式[]

港式麵包分為甜包和鹹包。甜包黃色;鹹包白色。[8][9]

傳統港式甜麵包有:餐肉包、椰絲奶油包、甜餐包、菠蘿包腸仔包、叉燒餐包、雞尾包、火腿蛋包、吞拿魚包、咖喱牛肉包、雞脾包(雞髀包)、 椰賓、提子丹麥條、車輪包、墨西哥包、墨西哥條、鮮奶球。

傳統港式鹹麵包有:鹹餐包、鹹餐卷、芝士條、豬仔包香港小法包

香港日式麵包[]

日式麵包在1970s年代就已經進入香港,不過兩地口味有異,除了符合港人口味的一些正宗日式麵包外,例如紅豆包,還開發出一些適合香港消費者口味的日式麵包,例如吞拿魚包、火腿蔥油包。[6]

衍生食品[]

傳統港式麵包,除了有餡料的款式一般會直接吃外,一些沒有餡料的款式還衍生出一些傳統食品,例如菠蘿油、冰火菠蘿油、奶油脆豬、豬扒包。

失傳[]

雖然過去有很多款港式麵包,但因香港樓價租金越來越高而舖位越開越細等各種原因,有很多傳統港式麵包失傳。根據ABC餅屋現在掌舵人解小姐所說,在搬舖前,不同形狀的無餡料麵包就已有三、四十款,現在保存下來的只有少量。例如ABC餅屋有保存下來的拳頭包就很多舊式麵包舖都沒有。[12][13]

逸聞[]

日本有食店趁台灣熱把菠蘿包寫作台灣菠蘿包致炎上[]

2020年10月,日本高級麵包專門店「非常識」推出「台湾メロンパン」,而中文他們則寫「台灣菠蘿麵包」,引起炎上。參與炎上的人士指,菠蘿包的源產地是香港,不是台灣,冠以台灣之名並不恰當。2021年4月,連鎖快餐店 Wendy’s 在日本推出新產品「台湾菠蘿包」系列,也引起炎上。[14][15][16][17]

兩次事件,根據網媒照片所示,包面的外皮都是曲奇皮,卻也夾著牛油,疑似是用台灣菠蘿麵包製成的菠蘿油。除了這兩次事件外,也有日本商店賣用香港菠蘿包製作的菠蘿油,卻寫著台湾菠蘿油。[18]

獲評為世界第7大美食城市,選介大量港式麵包[]

2023年12月15日,全球美食評鑑網站TasteAtlas頒佈2023/2024年世界首100座美食城市排名。[19]當中香港排第7位。TasteAtlas選介的香港飲食品有大量的港式麵包款式,例如菠蘿包、奶油包、牛肉餐包、香港小法包、雞尾包、花生醬包。[20]

CNN誤當日本麵包排包是香港麵包[]

2024年2月20日,美國國際傳媒CNN撰文選出《50 of the world’s best breads》(世界50款最佳)麵包。當中,日本麵包排包被誤當成香港麵包,並且使用普通話拼音「pai bao」,而不是粵語拼音「paai baau」。[21]

參考[]

  1. 蘋果日報:〈【飲食籽】窮得快樂 平食灣仔〉:「咁多年我都係做傳統港式麵包」。2015年10月27日。果靈聞庫存檔
  2. 蘋果日報:〈新加坡過江龍殺入荃灣 用D24榴槤菠蘿包挑戰港式麵包〉。2017年3月18日。網站時光機存檔
  3. 東方日報:〈燃燒吧80後麵包魂〉:「港式麵包以菠蘿包、雞尾包和腸仔包等作主導,Vincent不甘被固有印象綑綁」。2017年4月25日。
  4. facebook - TVB:〈【東張西望】TOP3 絕跡港式麵包再現江湖 | 【舌尖上的香港】必食經典懷舊港式麵包🥖珍藏合集🤤TOP 3!...〉。2018年3月21日。
  5. 明報:〈港式包三絕:有料、鬆身、富口感〉:「腸仔、雞尾、椰絲奶油……還記得小時候,無論是伴隨着惺忪睡眼的早餐,還是下課後解決飢餓的茶點,總少不了港式麵包的身影。」。2019年1月15日。
  6. 6.0 6.1 6.2 6.3 《港麵包.港味道》。邱勇靈著。第6至9頁。
  7. 明報 Our Life:〈港式包起源:「豬仔」「雞尾」不同派
  8. 8.0 8.1 8.2 Mill MILK:〈麥包冇麥其實用「黑水」?雞尾包係廢物利用關雞尾酒事?
  9. 9.0 9.1 9.2 youtube:〈#MM|拆解香港傳統麵包 麥包冇麥其實用「黑水」?雞尾包係廢物利用關雞尾酒事?港式麵包與俄羅斯有淵源|#美味道來 #4K
  10. nippo.com:〈麵包熱潮不減―日本獨特的麵包文化開花結果
  11. line - Metro Pop:〈麵包文化:港歐「麵」談
  12. 米其林指南:〈香港麵包香
  13. 親子王國討論區:〈兒時的"拳頭包"
  14. るるぶ&more.:〈大阪・心斎橋に厚切りバター&焼きたてメロンパンの台湾式 “非常識なメロンパン”登場!〉。日文。
  15. LikeJapan:〈日本公關災難:香港菠蘿油竟被稱為「台灣蜜瓜包」?!
  16. MythFocus:〈【公關災難】發貼文後6日終跪低道歉!日本Wendy’s賣「台灣菠蘿包」為何引起網民爭議?
  17. archive.today - Google Cache - Wendy's First Kitchen:〈世間が注目する商品を身近に!手軽に!「台湾メロンパン」店舗限定で発売!〉。日文。
  18. twitter:〈水谷さるころ/「子どもにキレちゃう夫をなんとかしたい!」発売中:"大変だー! 昨日友達が「浅草にアレがあったよ」と知らせてくれて、本日早速行ってきました。「台湾菠蘿油」たるお店。アレですよ! 台湾の! 毒メロンパン! 毒メロンが、日本上陸してたよぉーーー! 台湾に行けないかわりに台湾の方が来てた!"〉。日文。
  19. facebook:〈TasteAtlas - TasteAtlas Awards - Top 100 cities to enjoy local...
  20. TasteAtlas:〈Eat Local in Hong Kong
  21. CNN:〈50 of the world’s best breads
Advertisement